学生学做饭,带火“儿童厨具”,靠谱吗?
今年5月份教育部发通知,今后中小学生都要学做饭,儿童厨具借着这波东风,卖得更火了。不仅某宝上卖疯了,某音直播间也火得不得了! 大致看了下网上的销量,某些商家最高每月可以卖出5万+套,少一点的也能卖出一两千套。说到儿童厨具,你脑海里的画面是怎样的?反正我第一反应是上图这样的,不过最近网上售卖的儿童厨具可真是让科大大大跌眼镜!这哪是玩具啊,明明是真的厨房用具嘛,以为加个迷你二字就能蒙混过关?简直是太可笑了!
这些真煮玩具背后暗藏的隐患已经被央视给曝光了,科大大必须为央视的这波操作点赞!今天科大大就来细细跟大家分析一下:
为什么不建议购买这种儿童厨具?
这种餐具做出来的饭能吃吗?这些真煮玩具,已经让不少孩子伤痕累累:砸伤、烧伤、切伤、烫伤。
仔细翻看评论和问答区:切伤的、烫伤的可不在少数。而这只是能看见的危害,看不见的危害更是吓人···
儿童厨具没有检测报告原件和执行的国家标准
目前,我国没有针对所谓“儿童厨具”的标准,就算你好几百、甚至好几千买回来的玩具可能是不合格品。
科大大小助手专门去找客服问过厨具的材质,得到的答案是高端食品级(304)材质。但翻看评论时,却瞬间打脸!就这种质量,你真心敢让孩子享用美食吗?而且,有的盘子还严重掉色。在小助理问到,有没有检测报告时,人家直接答非所问。只是一个劲地催促你赶紧买!所谓的品质和售后都有保障,其实也只是一套说辞而已。不信,大家可以看下面的用户评价。
首先是数量对不上,图上是45件套,收货后只有40件。这不明显欺负咱消费者嘛?其次是有异味,塑料味熏人,材质更是粗糙得不行。这里科大大教大家认识一下塑料产品的数字标识含义。
现在塑料的底部都会有1到7的三角形的回收标准,每个数字代表的含义不同,可以对照下图进行辨别。
▼点击查看▼图片来源:科学家庭育儿原创
说完这些看得见的安全问题,咱再来说一说看不见的健康问题。答案肯定是不能的!
①有的厨具功率不足,食物炒不熟,就杀不死细菌,孩子吃了不生不熟的东西,容易拉肚子。
关于食物中的寄生虫科普,大家也看过了,没看过的去补课。如果孩子执意要吃,家长也可以把寄生虫文章打开讲给孩子听,我相信没有哪个孩子愿意进医院打针吃药的。
②不合格厨具释放的物质,会让食物有“毒”
有家长评论说,塑料味很熏人。
我们知道,在制造塑料制品时,常加入增塑剂、稳定剂、着色剂、抗静电剂等物质,有的含有铅等金属。
当餐具内放了高温食物和水时,这些有害物质就会渗透到食物和水中去,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。
所以,还是像下面的家长一样,让孩子把他当个玩具就好,做出来的食物还是不要吃了,毕竟带漆的米饭想想都很倒胃口啊!说完了厨具的问题,大家一起来讨论下你对于孩子做饭这件事情的看法吧!教育部新政出台后,有人欢喜有人愁,有人赞同有人觉得没有必要,毕竟孩子的学业任务已经够重的了,学做饭简直浪费时间。其实啊,劳动课程标准对不同年龄小孩要求不同。
第一学段(1~2年级)
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,如择菜、洗菜等;
第二学段(3~4年级)
学会做凉拌菜、拼盘,学会蒸、煮的方法,如加热馒头、包子,煮鸡蛋、水饺等;
第三学段(5~6年级)
做2~3道家常菜,如西红柿炒鸡蛋、煎鸡蛋、炖骨头汤等,还要会设计一顿营养食谱;
第四学段(7~9年级)
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,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~4道菜等。
如果你家孩子在幼儿园,真煮玩具真心不建议买,危险系数太高。
而且没有必要让他太早参与超出幼儿能力范围的劳动,等上1年级的时候再参与也不迟。
不知道,屏幕前的你是什么看法呢?欢迎留言区分享。
科大大先说下我的,做饭是一项基本技能,早学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。
孩子会在做饭的过程中了解到食材清洗、由生到熟的繁琐不易,理解做饭的辛苦。
当然,自己动手,也方便他们做出自己喜欢的食物。
但在让孩子学做饭之前,家长要先记住这3点。
①先上安全课图片来源:科学家庭育儿原创
②家长要学会鼓励孩子,不能打击
孩子做好的饭菜,家长要学会夸,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,打击多了,孩子对自己做饭没信心,以后再也不想做饭啦。
③孩子下厨时家长要陪同
孩子下厨,有家长陪同会更安全一些,毕竟孩子小,再加上第一次做,肯定会有手忙脚乱的时刻。
家长在一旁帮着关个火、插个电、倒个油,主要是随时帮他们规避一些潜在的危险。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娃做饭的信心。
最后,送大家一句话:劳动的价值并不在于什么专属、高档的工具,而在于劳动本身。
如果孩子不参与劳动,那用具也是摆设,不必跟风置办“专有的儿童产品”。